白手起家的吴跃东,对汽车行业有无限热爱与深刻了解,他经常谈及的,便是自己对于行业的钻研,以及一以贯之的工匠精神。
靠着这份难得的专一与质朴工匠精神,白手创业的吴跃东,用短短19年时间,将一间作坊式的汽车修理店,打造成为集汽车改装,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结构性金属制品、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建筑、安全用金属制品,起重机、环保设备制造和销售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未来,他矢志将企业打造成为民族制造业自主品牌,同时打造共赢企业。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矢志打造民族制造业自主品牌
-广东杜龙汽车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跃东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吴跃东获邀前往钓鱼台国宾馆参与庆祝活动,这让他既兴奋又骄傲。谈及新中国70年的发展,他感慨万千,因为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一样,都是靠着坚持和果敢,才一改一穷二白的面貌,行至今天的欣欣向荣。
吴跃东热爱祖国,且始终追随祖国脚步。他主动探寻行业痛点,立志将标准化与轻量化的车厢带入行业最高门槛,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汽车行业的“行业标准”。他说:“晚上有一百种想法,白天起来什么都没做,这叫空想。一件事既然想去做,就要下定决心,当作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去完成。”
精钻细研,工匠精神雕筑知名品牌
吴跃东的事业,是靠自己的双手,一锤子一锤子砸出来的。
1975年,吴跃东出生于广东省揭阳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当时的中国社会,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吴跃东的家庭亦是穷困潦倒,父母为了一家人的温饱疲于奔命。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吴跃东从小就比同龄孩子懂事和机灵得多。为贴补家用,十几岁的年纪,他就懂得在学习之余倒腾小买卖,每个周六日和寒暑假,他都奔波在大街小巷,贩卖冰棍和油条。也就是靠着这样的“小生意”,吴跃东不仅以一己之力担负起了自己的所有学费和生活费,在不断摸索和磕碰中,更培养了自己的卓越经济头脑与开阔眼界。
即便如此努力,因为家贫,吴跃东在中学时还是辍学了。十五六岁的年纪,未来一片渺茫,父亲的一番话为他点燃了明灯:“我们家穷,什么事情都得靠自己,家里没办法帮到你什么忙,书也没办法读下去,所以,你做人一定要专一。”循着父亲的教导,吴跃东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去往表叔的修理厂学习汽车修理,扎根于这个行业。
学汽修的日子辛苦而枯燥,即便如此,吴跃东还是表现出了过人的勤奋与坚持。他天天加班加点,中午不休息,晚上工作到十一二点才回家,有活的时候干活,没活的时候他也不闲着,总是一个人静静地钻研技术,学习汽车构造、钣金技巧、研究事故车辆,对汽车进行拆解和整修。
别人一个月做工30天,吴跃东却因为勤奋,人为地把自己的一个月延长到了40天,这么算下来,他在表叔那里工作了五六年,所积攒的经验与技术,却与入行七八年的人相当。
吴跃东就这样一点一滴地学,一步一个脚印地迈进,用五六年时间,就迅速掌握了汽车修理技巧,并摸透了整个汽车行业。1995年,只有21岁的他果断决定,创立自己的修理厂。
事业最初的模样简陋而粗犷,吴跃东在村里用竹子搭建起两间房子,没有几个工人、不懂得办营业执照,但梦想就在这一二百平方米的地方正式萌芽。当地有一种叫杜龙的小动物,蹦蹦跳跳的非常机灵,这与总有许多奇思妙想并善于将想法付诸实践的吴跃东非常像,久而久之,杜龙就成了吴跃东的别名,附近村子的人都这么叫他,“杜龙”便也就此成为他修理厂的代名词。
虽是“小师傅”创业,但吴跃东的汽修厂从诞生之日起,就颇受大家信赖,活一个接一个地来,因为村里人都知道,杜龙人小却懂得多、手艺好。比如说,人们从中国香港、日本买来的车,都是右舵车,买回中国后就需要改成左舵,这个工程庞大而复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干得好。而对国内外不同汽车品牌都研究得很深很透的吴跃东,对于此类改装却手到擒来,经他手改过的车漫山遍野跑,就为他打出了活广告,“改车找杜龙!”一传十、十传百,靠一把铁锤、以细致工匠精神立业的吴跃东,就这样在当地打出了响亮名号。
尽管每天有干不完的活,吴跃东却并没有放弃继续钻研和学习,因为他始终记得父亲在他决定创业时给予自己的教导:“你既然要做,就要做得出人头地,所以你必须懂得艰苦创造。”就这样,他一边工作,一边在工作中发掘更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手艺在不断精进,眼界也在持续地开阔。1997年,吴跃东注册“跃兴汽车修理厂”(以下简称跃兴),人员也从最初的一两个人、三四个人,扩展到十多个人。随着业务量的持续增多,吴跃东意识到,事业像现在这样一直靠手工是做不大的,必须用机器来替代:“2004年之前,我做修理都是用手工,靠铁锤,哪怕车辆在事故中损坏得再厉害,也都是靠铁锤和工匠精神进行复原的,非常辛苦。”像是五十铃的车,车门在当地买不到,又没有模具,吴跃东就只好用铁皮,靠双手一点点敲出来,然后一块块焊接起来。
为提高工作效率,善于思考的吴跃东也有意识地在机械化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对于一些我们经常要用的东西,我会想着做一些手工模具。比如汽车上一些造型简单的零配件,我就用手砂轮,慢慢打磨出一个上模、一个下模,用千斤顶压起来,然后进行焊接,就变成了一个手工模具。”
吴跃东在尝试,也在不断尝试中探寻着更大变革。
敢想敢干,机械化助力企业稳步前行
2004年对吴跃东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年,他实现了自己的一个小梦想,事业也随着这个小梦想的实现而快速发展起来。
吴跃东一直在研究以模具来提升效率,因此,他四处找寻能用折弯机等重机为自己制造模具的地方。但是,他所处的地区当年还比较落后,找来找去,便找到当地的一家空调厂,用折风口的折弯机为自己加工板材。开始的加工费是一张板100元,后来降到50元,做得多了,却也是一笔不小开支。“我就感觉,这样一张板做下去,不到5分钟就能搞定,很好赚钱,这对我很是触动。”于是,吴跃东就想自己购买一台这样的机器。
吴跃东询问后得知,这样的一台机器在当地售价竟然要100多万元,这着实吓了他一大跳。但不甘放弃的性格并没有让吴跃东就此罢手,经过多方打听,一位在佛山从事五金加工的朋友告诉他,机器并没有那么贵,每台售价为8万元左右,原来的加工厂想要继续留住跃兴这个客户,才在机器的价格上撒了谎,这反而让吴跃东更加坚定了自己购买重机的决心。
从100万元一台骤然降到8万元一台,机器价格虽然降低了十几倍,但对于吴跃东来讲,压力并没有减轻多少,2004年,对于跃兴那样一家刚刚起步的小型修理厂来说,8万元仍旧是一笔不小投资。但目光长远的他,笃信这是一笔好生意,因此,他联合这位朋友,一次性购进一台剪板机、一台折弯机,两台机器均为125吨,附近************。
至此,吴跃东的生意开始从单一汽修,发展为汽车修理加材料加工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因为质量过硬、价格实惠,他们的生意非常火爆,常常是材料刚完成加工,很快就被人买走了,“有需求找杜龙”的口碑在当地修理厂中广泛流传开来,杜龙的品牌也就此一炮打响。
凭借远见卓识与过人胆识,吴跃东很快又推动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006年,吴跃东的一位朋友找到他,想让他帮忙找一块合适的地皮进行租赁,经过一番寻找,不仅找到了外租土地,这块地的主人还想将地卖掉。反复斟酌后,朋友打了退堂鼓,吴跃东却看好发展前景,四处筹款将地买了下来。
这笔投资看上去很“不明智”,吴跃东因此遭到父亲的责骂,村里人也都说他是傻子,可他谋求的,却是事业的更长远发展:“就算是乞丐,讨饭的时候也得有个饭碗,这是基础。这块地,就是我的一块肉,是我的基础。”他从来都不是随波逐流的人,正像他21岁时就敢抛弃每月1200元的高薪而自己创业一样,吴跃东只要认准方向正确,就一定要拼一次!如今,这块当年以108万元买来的地皮,已涨到2000多万元,更难能可贵的是,从买机器扩业务,再到买地建厂,吴跃东通过一系列举措,为企业的未来发展铺平了道路。
“不闯,永远不知道路怎么走!”2009年,敢闯敢干的吴跃东又拼了一次,这一年,他建立广东杜龙车厢厂,与当地一家大型车厢厂直接“硬碰硬”。人们都在说:“杜龙啊,你做不过那个大型车厢厂的!”可他又一次以过人胆识与魄力,证明了自己的选择。
在产品质量上,吴跃东讲诚信、重研发,产品品质始终一流,对此他信心十足。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过硬品质,吴跃东在销售渠道的开拓上便放出了大招--他去找好的信用单位、好的物流,向他们开出大胆条件:杜龙的车厢,他们可以先免费拿去体验,用过几个月后,觉得品质过硬再还钱,价格比大型车厢厂便宜2000元,用户体验不好,则可将产品如数退还,不收取任何费用。这一创举,让以“诚信”和“高品质”为品牌标签的杜龙车厢迅速为市场了解和接受,生意一下红火起来,虽然只有10多亩地的生产规模,产品也总是供不应求,不断有来自远方的客人找上门来购买产品并寻求合作,即便是口碑相传,其影响力也可见一斑。
更远未来,合作共赢打造行业标杆
循着这样的发展东风,吴跃东将事业迅速扩大,2014年,成立了广东杜龙汽车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业务范围包括汽车改装,汽车零部件及配件、结构性金属制品、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建筑、安全用金属制品,起重机、环保设备制造和销售,道路货物运输,机动车辆按揭,机动车入户、补牌、补证、年审代理,各类工程施工、道路及照明施工、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等多个项目。
“中国很多时候都是仿造,模仿能力很强,但是仿造是学不到真金白银的,只有通过研发才能够达到。”就是循着这样的创造之路,吴跃东带领企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虽然也遭遇过各种挫折,但靠着行业内多年摸爬滚打中积累的经验,以及自己的雄心壮志,他的事业正在逐渐壮大并呈现规模化效应。
如今,吴跃东所从事的汽车配件生产行业,正在经历产能扩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变革,对此,吴跃东也有着清晰认识,并及时调整思路,为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了清晰路线:“制造业现在难上加难,用工单位都在推进机械化,要想继续发展,并在发展中打造行业标杆,确实需要有企业化思维,也要推进商业模式的转变。”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汽车行业内,目光敏锐的吴跃东在勇敢应对挑战的同时,也挖掘并抓住了很多机遇。比如,看到新闻中货车经常超载并因此酿成事故的报道,他在痛心疾首的同时也主动追寻行业痛点,积极探究车厢生产的标准化与轻量化,并立志将标准化与轻量化的车厢带入行业最高门槛。未来,他也想打造汽车行业的“行业标准”,用3~5年时间,打造包含有品牌分量的整套汽车配件生产、整套改装和散装车销售、维修等一系列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配套汽车服务,不仅打造品牌化企业,更成为共赢企业。
为实现这样的未来,吴跃东持续提升技术这个硬实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打磨团队与企业文化这样的软实力。
在企业文化方面,他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与创造精神,同时抓细节,重整改,“很多企业都死在没有对细节进行研究和探讨上,细节才是企业的生命”。他让企业的稳定发展与光明前途成为一道阳光,照亮员工的未来。
在识人用人方面,吴跃东先看人品,后观技术,用昂扬企业文化感染年轻人,并大胆给予他们实践的机会。同时,他以股份制的形式,将专业素养高,又热爱行业、勤勉能干的人才,吸引进团队,与所有杜龙人团结一心共同创业,朝着打造民族制造业自主品牌的方向迈进。
发展事业的同时,作为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吴跃东也抽出许多时间和精力,全力参与社会事务。他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人大代表、揭东区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经常受邀参与地方与全国行业协会,并获得多个奖项。此外,他还涉及教育、公益等多个领域,身兼数职,执着与责任感却始终如一。
吴跃东就这样靠着两只脚,一步步慢慢走出了一片新天地,在融入祖国发展和建设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实现的夙愿。对于未来,他始终充满信心,他认为,只要勤劳奋进,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他说:“成为行业标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时间,也必须坚持,要敢于向不可能的事情发起挑战和对抗,这样,成功就离我们比较近了。”
吴跃东今年45岁,而他的梦想很大,他的未来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