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人眼中,检验医学是一个与冰冷检验仪器打交道、不起眼的日常工作,但作为患者与临床的中间桥梁,检验医学不仅牵动常人悲欢,还事关一念生死天堂。澳门注册医务检验师郭昌能,驻足这个中西方文明交汇的城市,学贯中西,兢兢业业奉献40多个春秋,将一件看似冰冷的工作,做得温暖如春、感动人心。
医者行仁心 悬壶济苍生
-澳门东方X光检验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郭昌能
从1977年正式走出校门,澳门注册医务检验师郭昌能用40多年光阴,只坚持做了一件事--保卫澳门市民的健康。
如今,从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到今天已有20多年岁月,郭昌能的目光早已从澳门一城转向整个内地,并试图站在更高的“上帝视角”,打量全球医学检验的格局。
医学世家 投身医学检验事业
澳门作为“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的一个窗口,对中西文明的沟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幼成长在澳门医学世家的郭昌能,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熏陶下,不仅拥有东方思想内涵,还拥有彼时常人少见的西方理念。
父亲作为赴日公费留学生,与大众熟知的鲁迅先生一样主攻医学。“二战”结束后,毅然回到澳门做了一名服务大众的医生。父亲曾对郭昌能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人就像工匠做一扇门,要过得去自己,更要过得去他人。”与父亲一样,郭昌能的母亲也是当地一名远近闻名的医生。
每天的耳濡目染,让郭昌能自然而然选择了医生这个高尚的职业。
1977年,走出校门的郭昌能正式踏入医学检验行业,成了一名“学徒”。“那时为了给临床医生多一些帮助,手工做的工作比较多一点,也叫"诊疗辅佐技术员"。”
郭昌能回忆,当时澳门经济并不景气,人口仅有十多******,民营检验中心规模普遍较小,医学检验行业正式起步也比较晚。入行时候,跑遍整个澳门,也没有一个系统性的高等学校。“我是在临床检验中心跟着老师边学边做,就像传统中医一样,手把手传帮带,在实践中成长。”
除了考虑经济社会因素,检验医学行业的停滞不前还与当时葡萄牙统治不无关系,华人的医疗诉求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视。郭昌能回忆,“葡萄牙人享有特权,他们自己的医疗不成问题。至于华人有没有好的医疗条件,他们从来不管。因此,那时候华人治病,要么在两家大医院排队等上好长时间,要么就去香港”。
本地民众的医疗问题得不到上层重视和帮扶,无奈只能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摸着石头往前走。彼时,年轻的郭昌能不仅看到了医疗检验的发展危机,而且开始从危机中积极寻找机遇。
恰巧,位于澳门的东方X光检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X光检验中心)出现负责人职务空缺,已经在行业摸爬滚打许久的郭昌能应邀加入公司。
“刚进来的时候,仪器比较简单,有时为患者做检查,诊断的结果不是很明显。”郭昌能回忆,自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相信,既然患者来到东方X光检验中心检查,肯定希望得到明确的检查结果。如果结果出现误诊,病人不仅浪费了金钱,还可能留下重大隐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这样的难题,郭昌能萌发了改善东方X光检验中心的设备与技术的想法。
“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对于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来说至关重要,这一点完全依赖于先进设备和检验人员的水平。”郭昌能说,他暗下决心:东方X光检验中心的目标是没有******,只有更好。
全心全意 以客户利益为根本
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但定下一个“小目标”的郭昌能不气馁,率先在检验操作自动化及仪器方面大展拳脚。
除普通的X光及超声波系统提升为数码化外,他更是先后购入了多台自动生化、血液及免疫分析仪器,并为澳门至今******拥有核磁共振仪的私营医学影像化验所。
此外,郭昌能紧跟科技的发展潮流,对国际*********的仪器保持密切关注,并不时引入崭新型号的自动分析仪。“近年,东方X光检验中心又引入了全东亚第一台先进的免疫仪器,这台仪器在东方X光检验中心的安装,也是全东亚的首次安装。可以这么说,东方X光检验中心在检验仪式上保持了世界更新水准,我已经将公司有关检验仪器全部换了一批,现在跟六年前相比都已经大不一样。”
郭昌能坦言:“从1989年进入东方X光检验中心到现在,投入仪器改进方面的资金至今超过500万。”对此,他一再强调,“因为我很注重改进技术,所以我们公司的仪器在澳门同类型机构算比较先进,我也希望公司的仪器能做出更准确、更清晰的检查结果,为更多患者服务。”
在追求最******的设备以外,郭昌能认为,比设备更重要的是技术水准和服务。“设备如果有钱就可以买到,但技术水准,尤其是服务态度就不是钱可以买来的。”
为此,郭昌能将“服务”这张牌看作民营医学检验机构赢得顾客认同、获得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他从一开始就建立起东方X光检验中心专业培训制度,全面有效地提升东方X光检验中心员工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准,并由此形成了东方X光检验中心“顾客至上、效率至上”的文化特色。
另外,为了便于客户第一时间查询检验结果。郭昌能在澳门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系统的情况下,率先筹划开发方便客户下载的网上系统。客户做完检查后,可以通过这个系统自行下载打印检查结果。“最重要的是,该系统解决了检验机构与医生之间的沟通障碍,患者可以应医生要求随时提供自己的历史体检记录,方便就医。”
一旦客户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身体有什么异样,公司的临床医生会根据检验报告,给客户提供一个参考意见,建议客户去看家庭医生。而客户在治疗之后,也会继续来公司进行复查。“我觉得做诊断与医生的沟通很重要,我之所以开展电子化平台,也就是看重于医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样才能很好地保持与医生沟通的渠道。”
在久负盛名的山顶医院、镜湖医院之外,躬行检验医学多年的郭昌能开辟出了一个新市场。东方X光检验中心不仅因此实现了稳健发展,还成功领跑澳门检验医学行业,成为澳门人最信赖的医学检验品牌之一。
树立标杆 为澳门同业赢得声誉
一边引领东方X光检验中心快速发展,另一边为澳门检验医学行业的进步竭尽心力,并为同行赢得巨大声誉。
因此,他不仅带领东方X光检验中心践行社会责任,还引领行业提升技术与服务,以期满足社会民众的紧迫需要,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检验医学行业不是一般性商业机构,更承担着广泛的社会责任,因为它关系民众的健康和生命。”
澳门回归后,特区政府积极提升和优化医疗保健素质,以保障全民健康为长期工作目标,加强与内地医疗部门的合作,使得澳门的医疗水平全面提升。郭昌能说:“在回归以后,澳门检验医学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澳门理工学院开设高等卫生学校,专门设有检验医学科目,培养专业的检验人才。不久执业开始推行执照准入制,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澳门的检验医学行业才真正地进入发展正轨。
此前,澳门人想要接受系统的医学检验知识,需要到香港、台湾等地求学,非常困难。现在开办了高等卫生学校,就极大地方便了本地人才的培养。
郭昌能回忆,2006年我从理工学院念本科,后来我拿的执照的号码是第28个,现在技师资格超过500人,可谓真正当家做主了。
可是,即便政策再支持,澳门也有无法回避的“天然缺陷”:地域狭小、常住人口相对较少,病例数量不多,发展检验医学事业困难重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进来”“走出去”成为澳门检验界发展的必由之路。
郭昌能说,“上任会长时我就说,现在我们当家做了主人,要比以前干得更好。我们要紧跟世界先进,"走出去",努力学习。让亚太同业都知道,澳门有那么一群人在医学检验领域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在郭昌能发起国际化冲击以前,澳门医学检验界一直与外界联系不多,专业水准也不被认可。郭昌能带来了改变,他特别注重协会与内地以及国外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每年,我们都去参加一些国际性的会议,这样可以多了解其他国家,检验方面是怎么做的,吸收其他国家、地区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另外,也通过不同渠道邀请一些专家前来澳门,做到互通有无。”
他说,“我希望将澳门的医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希望澳门在检验方面的水平与周边地区更接近,所以我们经常去国外交流,看国外先进设备、技术,我们不一定要做到和他们一模一样,但是要朝着不断创新、改革的方向发展。”
其中,最核心的目标就是要融入以内地为主的大中华大家庭,让澳门医学检验界登上大中华的殿堂。
“以前,华人地区的医学检验会议几乎都与澳门无缘,大家不邀请澳门参加,澳门也没有这个想法。”郭昌能上任后努力改变这个形象,并打破僵局。“香港、内地,台湾地区,单单没有澳门,但我们认为,澳门应该有这个能力,也应该有这个需要融入大家庭。”
为此,他多方奔走,积极在内地、香港以及台湾地区同行之间广结善缘,并率先伸出友好联谊之手,参与区内各种行业活动,尤其是专业交流会议、论坛等活动。其间,他每年都前往不同的地方考察,一方面和当地检验医学同行学习专业和经营经验然后带回澳门;另一方面积极与当地建立联系,表达澳门希望融入大家庭的意愿,并借机打响澳门检验医学的招牌。
在郭昌能的努力下,澳门检验医学事业的能见度得到大大提升。这从澳门参与的有关对外交流交往活动中就可见一斑。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郭昌能成功改变澳门检验医学行业在中华区专业领域内的边缘地位,进而成为区域内的一股重要力量。代表澳门检验医学行业蜕变的标志是,澳门成功举办2013年第十一届华人检验医学学术研讨会,为整个澳门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与内地联动 推动大湾区医疗深度合作
2006年,郭昌能担任澳门诊疗技术员协会会长,以此为起点,他不断加强该会与海内外的交流和合作,吸收内地及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与方法,为进一步提升澳门的医学水平而创新、改革。
在不断推动澳门检验医学与外界融合、衔接的过程中,郭昌能亦不断为澳门检验医学寻找提升的机会。近期,“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提出,他敏锐地意识到“大湾区医疗深度合作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毋庸置疑的是,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大湾区从经济规模、外向程度、产业形态、城市竞争力和区域合作水平来看,都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城市群的良好基础。而往后,“一小时生活圈”将大湾区内的城市距离拉得更近,因而大湾区的医疗深度合作具有很大的意义。
“以往,我们在世界各地考察交流,有一些项目虽然适合但并没有引入,因为澳门地狭人少,有时遇到一些特殊的检测还需周折一番,假如建设了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医疗卫生合作将更加紧密,就医便捷,届时将惠及更多民众。”
随着大湾区在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疾病防控等领域的紧密合作,跨境公共服务建设的继续加强,将能更好地促进粤港澳共赢发展。特别令郭昌能欣喜的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深度融合发展”已写入了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并将全面推动。
在此,郭昌能看得更远,他明白大湾区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譬如不同的社会制度、结算方式、风土人情、仲裁机构,以及患者对医疗系统不断提升的期望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个个扎扎实实地去解决。“虽说复杂棘手,但把这个事业做起来对大家都好。”
据此,他也看到了事业的另一道曙光,“期望第三方检验机构扎根内地,让澳门检验领域通过大湾区闯出一个新天地”。在郭昌能眼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期望大湾区医疗实现深度合作,前景大有可为。
爱国爱澳 立足澳门放眼世界
作为国际都市,澳门现在每年旅游人次超过3000万,是本地人口的50多倍。而各种病症与人口基数成正比,如此大的人口数量会带来非常巨大的病人检查和健康检查需求。
郭昌能说:“过去,我们只是服务澳门本地的居民,现在很多人到澳门投资、观光旅游,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服务到国际客人,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在澳门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中,来澳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是澳门检验的主要板块,此外就是到澳门旅游观光的人,也应是澳门检验界努力争取的客人。另外,我们也希望有一天,大家到澳门,除了逛******、观光,还可以做体检。澳门要成为这样一个健康的目的地。”
郭昌能认为做人就像工匠做一扇门,要过得去自己,更要过得去他人,否则这扇门于工匠而言是蹩脚的工艺,于为人处世而言是失败的品质。
而他无论在经营东方公司还是投身服务社会的行列,都以这句话激励自己,做到勤勉尽责、问心无愧,既对得住自己的内心,又兼顾了他人的感受。而徜徉其中的他,并没有止步不前,总是不断在提升自己、不断在完善自己,以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更好地为澳门服务。
如今,东方X光检验有限公司拥有20余名员工,在挑选员工时,郭昌能十分严格:“首先要看学历、能力。有一定能力的医护人员,才能更用心地去为客户服务。其次是为人。做医护工作,为人很重要,需要在什么情况发生时,都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不能一味地为了收益,让客户做很多无关紧要的检查,他们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考虑客户应该做什么检查,而不是什么检查都让客户去做。做医护人员应该从客户的******利益出发,只有这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当然,我们公司是私人公司,自然是需要赚钱,但是也要从客户的利益考虑。另外,我努力工作赚的钱,大部分也用于改进公司的医疗设备,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另外,他还担任澳门注册医务化验师、广州市番禺区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广东核电站核电安全咨询委员、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特邀编委、澳门理工学院高等卫生学校客席讲师、澳门理工学院高等卫生学理学士带教、澳门医务检验学会会长、澳门诊疗技术员协会会长、澳门医务化验所总会会长、澳门番禺同乡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在他眼里,澳门这个社团社会,光医学方面的社团就多达五六十个,大家齐心协力抱团推动业界进步。处于社团领袖的位置上,他每年都要多次出席在国内外举办的业界学术会等。
医学检测,看似一件冷冰冰的事,实则关乎生死悲欢,是一件有温度的工作。40多年岁月,不是一段短暂的光阴,但是郭昌能坚持认为他身为澳门医疗系统中的一分子,为民服务,为民谋得健康和幸福感是他的方向,更是他的人生价值所在。
“我的心里也一直怀揣一个中国梦。我的中国梦,就是在我们海外华人圈,在每个唐人街,在每一个有中国人的地方,真正像唐汉时期的中国一样,生生不息,每个人从******上和精神上都完完全全站起来,再现汉唐盛世。”郭昌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