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林是印尼金融证券行业的领军人物,2002年,他以家族事业为基础,组建了印尼金融第一证券,经过几年的深耕,将其打造为世界一流的金融机构。面对接踵而至的挑战,他凭借过人的胆识与谋略,成功化解危机。除了在金融证券领域屡创奇迹,他还是石油、煤炭、棕油、油船、房地产等行业的领跑者。
他不仅叱咤印尼商界,还冒着巨大的风险创立印尼中华总商会,又以超然的气度将总主席一职让与他人。在他的率领下,印尼中华总商会在中印(尼)两国的友好交流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还传承家族的慈善传统,将大爱撒播至中印(尼)两国,尤其是不遗余力推动印尼的华文教育发展,为两国的教育交流贡献力量。
传承优良家风 奋力再创辉煌
--印尼第一金融证券财务集团总裁杨克林
如果说父亲杨浩和母亲梁冰珲开创发展了家族基业,那么杨克林则将它推上了一个新高度。因在商界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在华社和慈善领域做出的表率,杨克林和父母被印尼商界誉为“杨家三杰”。
在杨克林的悉心培育下,他的四个儿子杨世成、杨世兴、杨世麒、杨世麟都已成为与时俱进的商业精英。如今他们接过了公司管理的接力棒,正合力引领公司奋勇向前奔跑,力争再创家族事业的新辉煌。
开创家族基业
上午10点,一辆银色的轿车从雅加达市中心缓缓驶向曼哈顿酒店。车里的杨克林身穿白色衬衣、黑色西裤,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车里出奇地安静,没有人讲话,没有音乐,车上的移动电话也仅供紧急时使用。******能听到的就是钟表的嘀嗒声。
22年前,杨克林冒着巨大的风险创立了印尼中华总商会,从此以后,印尼中华总商会在中印(尼)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交流中承担起桥梁和纽带的重任。
杨克林于1940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县,他的祖父早年就到印尼万隆经商,在异国他乡闯出了一片天地。其父亲杨浩和母亲梁冰珲均为知识分子,曾就读于广西大学。
在杨克林10岁那年,父母为躲避战火,带他前往印尼万隆投奔祖父。经过一年多的适应,杨父又带领全家前往雅加达,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
到雅加达后,杨父开过鞋厂和饼干厂,也曾在印华高商中学教过书,杨母则替人管理账目。他们为了让全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付出了很多辛劳。
1977年,雅加达股票正式开始交易,印尼的资本市场时代重新开启。杨克林的父母果断抓住这一时机,创办了马京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PT.MAKINDO,以下简称马京都),开创了印尼华人开办金融证券公司的先河。
在杨浩、梁冰珲夫妻二人和杨克林等子女以及公司同人的齐心协力下,马京都蓬勃发展,迅速跻身印尼十大证券商。
1987年,杨父不幸因病逝世,杨克林悲痛之余,担负起长子的责任,开始协助其母亲主持公司大局。
杨母是印尼首屈一指的华人女性领袖,大气干练、行事果决。在经营管理上,她强调诚信和专业,并善于抓住机会。在她的统率下,马京都的业绩一路飙升,直至登顶亚洲金融证券行业榜首。
凭借雄厚的实力,马京都于2002年斥资1.6万亿印尼盾收购了印尼政府银行重组机构管辖下的糖业集团,消息一出,轰动一时。
2008年,杨母与世长辞,享年九十岁。她的一生绚丽精彩且贡献卓著,不仅缔造了马京都这家享誉印尼的金融公司,更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得人们爱戴和敬重。
再攀事业新高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在父母的影响下,杨克林很早便参与公司的事务,协助他们将家族事业推向新高度。
30岁时,他与青梅竹马的印尼华人邓桂华喜结连理。邓桂华毕业于雅加达特利沙迪大学法律系,是集学识与才能于一身的非凡女性。两人结婚时,正值创业初期,经济上并不富裕,但她毫无怨言。有了孩子后,他们夫妻与四个儿子挤在一个房间,孩子们睡在床上,夫妻两人则打地铺,就这样住了13年。
邓桂华不仅是杨克林生活中的好伴侣,更是他事业上的好搭档。马京都成立当年,她就考取了股票证券行经纪人牌照,并出任马京都总经理,杨克林则任经理。
创业之初,股票对印尼民众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接受它,杨克林与邓桂华早上6点多就结伴出门,不辞辛苦地挨家挨户进行讲解。忙完回家后,邓桂华还要自己照顾孩子。
在拜访客户的过程中,被拒绝是家常便饭,但他们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股票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们依然坚持每天拜访客户,直到晚上10点才回家吃饭。二人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股票开始逐渐被接受,马京都的生意也蒸蒸日上。
经过二十多年的迅猛发展,2001年,马京都首度入选《亚洲周刊》公布的“全球华商500强”排行榜,被视为印尼经济开始复苏和新一代华商成长的标志性事件。
为了继续将家族事业发扬光大,2002年,杨克林将一众金融精英招致麾下,以马京都为基础,组建了印尼金融第一证券有限公司(DanatamaMakmur,以下简称第一证券),除了继续深耕金融行业外,开始涉足实业投资。
经过他与太太及两个儿子杨世成、杨世兴的共同努力,第一证券取得了辉煌的业绩:2004年,被雅加达证券交易所评为“******证券承保企业”;2005年,被评为印尼******的投资银行;2006年,取代长期稳坐印尼金融市场头把交椅的联昌国际银行(CIMB Bank),被评为亚太地区(不包括日本)合并和收购企业的******国内财政顾问。
良好的信誉与口碑让第一证券赢得了更多客户的青睐,2006年,它相继承销巴克里电讯公司(Bakrie Telecom)、达鲁巴机械公司(TrubaAlam Ma-nunggal)以及泽德拉公司(Central Proteina Prima)价值均为数千万美元的股票,并助力三家公司成功上市。
次年,第一证券以11.6%的市场份额和5亿美元的成交金额,被《亚洲太平洋》杂志评为“十大投资财务企业”,排位仅次于瑞士银行和瑞士信贷集团,成为印尼的骄傲。
不久,金融危机来袭,全球股市一夜之间蒸发了百亿美元,第一证券也遭受重挫。生死攸关之际,杨克林并没有慌乱,反而镇定自若地对妻儿说:“如果真到了需要卖房子和公司的那一步,我们还可以从头做起,只要我们全家人齐心协力,没有跨越不了的难关!”
除了宽慰家人,杨克林还亲自到前台接待客户,并承诺就算自己倾家荡产,也一定对他们负责到底。他把手机号码告诉客户,让他们有需要随时来电。他的诚信打动了客户,给了他们信心。
经过三个月的背水一战,第一证券终于渡过难关。面对再次焕发生机的公司,一向理性冷静的杨克林流下了眼泪。他感谢家人的同心同德,全体员工的同甘共苦,以及客户的无限信任。
第一证券在金融经济危机期间所做的努力,也令印尼的金融市场趋向稳定。此外,由它承销上市的ADARO能源公司的股票额高达13.4亿美元,成为印尼史上******的资金市场交易。这些成就让它于2009年荣获了“******投资奖”和“******经纪奖”这两项东南亚******金融机构奖。
杨克林和家人不仅在金融领域大显身手,他们还充分利用印尼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不断拓展业务版图。
2005年,杨克林踏入原油开采行业,共开采了100多口油井,成为首位投资原油开采的印尼华人。同年,他增资2.7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在加里曼丹的煤矿开发公司,由此打通了煤炭开采、运输、出口的产业链。此外,他还涉足棕油、油船、房地产等领域,旗下的油船公司PT Buana Lintas LautanTbk于2018年在雅加达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如果说父母开创了家族事业的基础,杨克林则将它带到一个新高度。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人才的重用以及诚信经营。他重视集体的智慧,常与协助管理公司的四个孩子以及公司“智囊团”开会研讨。他还诚心诚意对待所有客户,宁愿自己吃亏,也不亏待客户。他认为,只有集中所有智慧和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勇担时代使命
杨克林在商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社会上树立了极高的威望,并具备了强大的影响力。
1996年,雅加达的一些华商计划成立印尼中华总商会,但终因时局限制未能如愿。直到2001年,林松石找到杨克林,再次和他商量成立中华总商会事宜。杨克林也认为,为了华人在印尼有所依托,应该有人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责任。而他,愿意做这个先行者。
2001年8月11日,他不顾黑恶势力的恐吓,在AKTA-NO.54号召开会议,在No.TARIS MISAHRDIWIIA MARTA,S,H,的见证下,宣告印尼中华总商会正式成立。大家一致推举他为首任会长,创会委员会则由他以及林松石、刘奕陞、陈志琨、程钧博、李兴福、吴国富、刘水娇、陈林贤、潘仲元、林英怀、杨秉书、凌贝利、杨世成14位成员组成。
印尼中华总商会成立不久,杨克林就在时任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的见证下,代表印尼中华总商会与来访的菲律宾中华总商会签订了合作协议。阿罗约总统盛赞他带领印尼华社走上国际舞台,为印尼华社牵线搭桥作出了贡献。
成立一个月后,印尼中华总商会增加了理监事人数,陈大江等华社精英加盟,中华总商会进行了重组。陈大江以自己年长为由提出担任总主席一职,理应成为首任总主席的杨克林为了顾全大局,把总主席一职让与年长的陈大江,自己则担任执行主席。他不争夺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崇高品格得到了商会同人的高度赞誉。
当时恰逢中国政协原副主席陈锦华到访印尼,杨克林立即率领商会做了接待,并在欢迎中国政协代表团的宴会上作了热情致辞。
此后,印尼中华总商会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中国和印尼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流的桥梁。印尼政府也对它的杰出贡献给予了表彰和鼓励,梅加瓦蒂总统和苏西洛总统都接见过杨克林,这让他深受鼓舞,率领中华总商会参与到更多活动中。
在杨克林与多位华商贤达的努力下,印尼中华总商会成为印尼******影响力的华人商会,中国各级政府、企业家、文化艺术家访问印尼时,都将其作为******的访问对象。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年杨克林那个勇敢的决定。
此外,他还担任印尼工商会馆副总主席和华商总会最高评议院院长,并曾出任印尼第二届客属联谊总会总主席,印尼杨氏宗亲总会的理事长等职务,为凝聚华社力量,促进宗族情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撒播爱心火种
杨家具有慈善传统。杨父连续18年担任印尼杨氏宗亲总会的理事长,在此期间他与族人一起捐资,为杨氏宗亲总会建立了一个规模很大的会所。他还把自己工厂旁边的土地无偿捐献出来,兴建了一座清真寺。
杨母也是仁慈博爱之人。她曾与杨克林带头为印尼客属联谊会捐献巨资作为办校基金,以推动华文教育发展。当她得知印尼青少年吸毒问题严重时,不仅亲自去戒毒中心看望那些吸毒的孩子,还专门购买了1.9公顷土地捐献给印尼的崇爱基金会,用来建造戒毒中心的诊疗所,以此帮助那些被毒品侵害的孩子恢复健康,重新走上光明大道。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杨克林也热心慈善,经常和他们一起到孤儿院、偏远地区以及贫民家送米送油。在印尼遭受自然灾害期间,如亚齐海啸、莫拉比火山爆发、苏拉威西水灾、巴厘岛地震、苏门答腊地震等,他与公司都提供了不同援助。
杨父生前还一直默默为印尼各地贫穷的孩子捐资助学,杨母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也深深影响了杨克林。
1997年,杨克林回家乡梅县探亲时,正遇在建的世德学校出现资金短缺问题,他当即捐助了大笔资金,解决了建校的资金难题。他还为家乡捐建了老年活动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得到家乡人民的称赞。
杨克林还一直不遗余力推动印尼的华文教育,多次为客属联谊会创办的崇德学校捐款。为了支持更多印尼学生到中国读书,他从2003年起赞助中国教育展,而且每届展会他都会莅临现场进行宣讲。
他认为,把印尼学生送到中国学习,是两国教育合作交流的必要手段,他建议印尼的大学和中国的大学合作,引进中国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育技术、管理机制等,以弥补印尼教育资源的不足,为印尼培养国际型人才。在他看来,“投资教育,就是投资印尼国家的希望!”
寄望后起之秀
杨克林成功的背后,除了他自身具备的高超的商业智慧、长远的战略眼光以及踏实肯干的精神外,也离不开家庭的和睦氛围以及家人的无私支持与奉献。
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位******的女人,无论是打拼事业,还是投身华社和公益,都离不开太太邓桂华的莫大支持。
两人结为夫妻后,邓桂华就全心全意辅佐丈夫一起创业,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并鼓励他不断挑战向前,超越自我。
邓桂华是一个贤内助,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她始终把家庭放在第一位。每当杨克林有应酬时,除非十分必要,她都尽量不去参加,这样可以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有了她这位贤妻良母在背后默默支持和甘于奉献,杨克林才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打拼事业。
杨克林、邓桂华夫妇共有四个儿子和九个孙子,尽管已经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但邓桂华每天依然十分忙碌,既要打理生意,也要为儿孙的事情操劳。每天上午处理完家中事务后,她都会与儿孙们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并协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中午她则赶到证券公司处理生意,直到晚上8点多才回家。
如今,杨克林与邓桂华已携手走过50多个春秋,50多年的伉俪情深和相濡以沫,令杨家家庭和睦、事业兴旺,也让世人为之羡慕和感动。
在子女教育方面,杨克林和邓桂华也颇为成功,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在他们的悉心培育下,四个儿子很早就学会了自立,个个学习成绩优异,且都曾出国进行深造。
孩子们完成学业后,纷纷回国帮忙料理家族事业。起初杨克林要求他们晚上10点前放下全部工作回家,却没有人遵守。他很是不解,后来孩子们晚上带他去咖啡馆“增长见识”,他才茅塞顿开,原来现在的年轻人更习惯在晚上轻松的气氛中沟通交流,早已不同于他年轻时的习惯。如今时代不同了,孩子们的许多经营理念也与时俱进了。比如他们会高薪聘请一些年轻的专业人才,以人才去冲高、提效,为公司注入更强的竞争力,提高生产力。这些做法也颇有成效,得到了杨克林的赞许。
四个孩子如今都已成为独当一面的商业精英,杨世成、杨世兴负责打理证券公司,杨世麒、杨世麟则管理油矿、煤矿等。他们兄弟合力,兢兢业业地推动家族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杨克林也特别认同他们的表现,并将公司的日常运营放权给他们,如有重大决策他才会参与商讨。只要是正确的事,他都会给予鼓励支持,到一定时间才去检验成果,听取汇报。他希望给孩子们更多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智。
杨氏四兄弟不仅在事业上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他们还继承了家族的传统美德,乐善好施,踊跃参与社团活动。
曾担任杨氏宗亲会主席的杨克林很早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宗族意识,并经常带他们参与杨氏宗亲会的事务,让他们对宗族产生认同,并积极融入其中。在他的熏陶和引领下,现在杨世麒已成为杨氏青年组的中坚力量。
2019年8月17日是印尼国家独立解放74周年国庆,这一天,在众多华社领袖、社会各界人士以及青少年学生的见证下,杨世麒主持了印华百家姓协会在印尼缩影公园举办的庄重的国庆升旗仪式,并宣读了班查西拉(建国五项原则),之后还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这次活动不仅让他崭露头角,更让他充分感受到了作为国家年轻一代的责任和使命。
想当年,杨父、杨母与杨克林被印尼商界誉为“杨门三杰”,如今,杨家的后起之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正紧握接力棒,奋勇向前冲。他们既传承了优良家风,又将家业发扬光大,让杨克林既欣慰又自豪。不仅如此,他还交代正在国外读书的六个孙子不能和外国人(非中国血统)结婚,只能和华裔结婚;且毕业后一定回印尼,成为家族企业的接班人。为此,他让孙子们趁放假之机回公司实习,提早了解和熟悉未来的工作,以顺利传承家族企业,实现基业长青。
虽已至耄耋之年,但杨克林依然行动矫健,玉树临风。每逢周末节假日,他们全家便欢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虽然事业交给太太和儿子打理,但他退而不休,仍每天坚持到公司工作。当下他******的愿望是全家和和美美,杨家子孙一代更比一代强。而他也会放眼未来,为培养孙子成为杨家新一代的接班人而倾注更多心血。
上一篇:雅加达亿茂集团主席兼总裁蔡裕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