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健是中国第一代家电行业领军人物,35岁便执掌海信。深耕行业38年来,他一直保持工程师的底色,主导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1号”,终结了中国电视机没有中国芯的历史。在坚守制造业的同时,他又跨界转型,超前布局智能交通、******医疗和光通信产业,并在这些领域位居全国乃至全球第一。
作为海信的领航者,他始终坚持“技术立企、稳健经营”的战略,数次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中国家电技术创新贡献卓著;他睿智缜密、踏实严谨,对产品质量要求严苛,对财务追求真实准确;他身肩担当,率领海信积极投身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用自身发展增强国家实力。
3C产业航母掌舵者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厚健
半个世纪前,第一批海信人在借来的厂房里开启了白手起家的奋斗之路。在周厚健的执掌下,如今的海信已经从生产半导体收音机的小作坊,蜕变为研发中心、制造基地和销售版图遍及世界的3C业界航母,拥有海信视像和海信家电两家在沪、深、港三地上市的公司,并持有海信、东芝电视、Gorenje、科龙和容声等多个驰名商标。
作为*********首批创新型企业,海信始终把研发作为发展产业最重要的手段。在先进技术的支撑下,海信形成了家电板块与科技板块协同发展的局面,正在实现由传统“家电公司”向“高科技公司”的华丽转身。未来,海信将在周厚健的领航下,以“建百年海信,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品牌”为愿景继续扬帆远航。
技术立企 稳健经营
海信的前身是创办于1969年的国营青岛无线电二厂,主要生产半导体收音机。在借来的厂房和办公室里,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之路。后来发现电视机市场蕴藏巨大的消费潜力,便果断转向电视机制造领域。
1970年,青岛无线电二厂研制出山东省第一台电子管式14英寸电视机,开辟了海信涉足电视的先河。1979年,青岛电视机总厂成立。当时的领导意识到中国与国外在产品和生产设备、技术方面的差距,于1984年引进了世界一流彩电生产线,第一代青岛牌彩色电视机由此问世。
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电子系,怀着强烈报国之志的周厚健加入青岛电视机厂。在这里,他当过技术员,做过厂长助理,因业务能力突出,1992年1月,年仅35岁的他升任为青岛电视机厂厂长,从此在电视机行业深耕细作、大展拳脚。
这一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我国由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1994年,青岛电视机厂也正式更名为“青岛海信集团”。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技术和产品还相当落后,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几乎都靠引进。技术出身的周厚健比常人更能体会到技术研发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多次前往日本考察学习。在他看来,如果中国的家电行业不能突破技术壁垒,那么中国企业只能成为国外品牌的加工点。于是在社会上“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论调最盛行时,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定下了“技术立企”的战略,从此未曾撼动。
1995年,海信设立了技术、人才、薪酬特区--技术研究中心(法人),不久被升级为*********技术研究中心,由此建立了海信新的研发人员工资体系。
在2004年举办的一次国际展销会上,一个外国展商向周厚健推荐模组产品,说拿回去后拧上四个螺母就可以装机销售。彼时国内彩电企业都从海外采购显示屏和芯片,周厚健认为,如果连机壳模组人家都给安排好了,中国企业就只能拧螺母和打价格战了。
回国后,他立刻启动了“信芯”计划,要求技术研发团队独立研发电视机芯片。一切从零开始,海信忍受了四年多只有投入、没有成果的寂寞。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海信终于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1号”,终结了中国电视机没有中国芯的历史,同时******打破了国外垄断,并大幅降低了同类进口芯片的价格。
两年后,海信又上马了中国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再次打破了外资垄断的历史。2008年,海信首款42英寸超薄液晶电视TML42T 08GP正式上市,宣告了中国LED液晶电视时代的到来。
正是因为对自主创新、技术研发的坚持,海信不但成功扛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而且还逆势而上,2009年利润同比增长96%。在中国出口额同比下降16%的大环境下,海信的出口额竟增长了17%。
海信还是国内第一个提出电视要互联网化和智能化的企业。2002年,它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第一款互联网电视“ITV”。2008年,海信设立传媒网络技术公司,负责智能云服务运营。
而从2007年开始,海信就进行激光显示技术的储备,并获得国家863计划支持。从研发到产品真正上市,海信用了整整11年。2018年,海信推出80寸激光电视L5,上市即成爆款。激光电视融合了投影技术和电视技术的优势,具有护眼、色彩真实、临场感强、更节省能源等特点。截至2020年5月,海信激光电视国内外累计申请专利多达1089个。
除了技术立企外,海信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稳健经营。对于质量的严格要求便是表现之一。
在海信,用户标准、市场标准就是企业最高的质量标准。为了提高设计开发能力以及生产现场的质量检测和控制能力,海信不惜花大手笔建立了多个功能各异的实验室,并为实验室和生产线配备了行业*********的仪器和设备。同时,周厚健要求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富有责任心,质检人员必须为人正直,工作严谨,甚至是追求“苛刻”。
在近乎严苛的质量把控下,2001年,海信电视、海信空调、海信计算机成为首届中国名牌。也是在那一年,海信正式提出质量管理七条军规,确定“质量不能使企业一荣俱荣,却足以使企业一损俱损”的质量理念。海信曾两次获得“全国质量奖”,还于2011年获得“亚洲质量卓越奖”。
海信不仅严把质量关,对待财务也秉持稳健保守的态度,用一切手段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甚至要求各子公司的一把手必须懂财务。
“财务是企业的血液,如果血液不畅,企业就会休克乃至死亡,在企业发展速度和财务健康选择上,海信宁可牺牲前者,也要保持企业财务的健康。”周厚健强调。
在他眼中,海信的数字准确就是海信的品质。海信绝不允许造假,这是红线。一旦发现造假,就会立刻免掉负责人。
几十年来,在“技术立企、稳健经营”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海信得以持续健康发展,如今在全球共拥有青岛、深圳、美国、德国、日本、南非等地共17个研发中心,拥有研发人员7000余人,初步建立了全球协同的研发体系。
整合产业 缔造航母
自周厚健掌舵海信以来,围绕3C这条主线,通过收购重组进行产业整合,推动企业逐步壮大为版图横跨世界的3C业界航母。
1994年,海信在山东省内相继成立青州海信电器、临沂海信电子、肥城海信电子以及海信淄博电子等公司。1997年,又先后购并贵阳华日电视机厂、辽宁金凤电视机厂,分别成立贵阳海信电子和辽宁海信电子,资本运营的杠杆由此伸向全国。
在海信上演的并购大戏中,最令外界称道的是以“销售代理加协议收购”模式收购的科龙电器。
2005年,科龙已经由一个家电巨头沦为“烫手山芋”,不仅资金链断裂、负债累累、濒临破产,而且还诉讼缠身。这时周厚健却果断接手,用时一年多,开创性地用“先援手经营,后进行资本谈判”的并购模式将这家已经病入膏肓的企业纳入麾下,成为国内民营企业破产保护的范例。
除了收购重组外,看起来温文尔雅的周厚健还雷厉风行地成立了一系列合资公司,促使企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1993年,海信与美国合资成立青岛AT&T通讯设备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涉足通信技术领域;1996年,引进变频技术,成立空调公司;2000年,与日立公司签订CDMA项目合作协议,联袂进军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领域;2001年,通过战略合作方式涉足冰箱产业,拓宽了白色家电产品序列;2002年,购并北京雪花冰箱厂,拥有了完备的冰箱生产基地;同年与日立公司合资成立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涉足大型商用空调市场;2008年,与全球******的白色家电制造商惠而浦联合组建合资公司,生产洗衣机等白电产品……
近年来,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海信又向智能化迈进。经过多年的经验与数据积累,海信打造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的新一代产品系统架构--海信城市“云脑”,支撑海信自建的智能交通、公共安全、智慧医疗等10大业务系统。
早在1998年,海信便开始进入智能交通领域。2001年,终于成功自主研发出HiCon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打破了国际垄断,使中国的智能交通建设投资节省了2/3。
海信智能交通系统在青岛投入使用后,高峰持续时间、交通事故数量以及交通违法数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速度也得到很大提高。在2018年举办的青岛上合峰会期间,该系统也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海信智能交通系统已应用于全国147个城市,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国内第一。
迄今为止,海信拥有在智能交通领域******一家落户于企业的*********工程技术中心。目前这一领域有31部*********行业标准,其中有18部是海信牵头制定的。
海信在国内不断开疆拓土之时,也将目光投向海外,积极谋划“走出去”,在国际市场抢占先机,扩大品牌的世界影响力。
早在1996年,海信就在南非成立了分公司,跨出国际化的第一步;2015年,海信斥资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美国,由此接管夏普在北美和南美的电视机业务;2017年,以129亿日元的价格,收购了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并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2018年,又收购了斯洛文尼亚家电制造商Gorenje公司22.56%的股份,从而跃升为第一大股东。
“开拓海外市场不仅会扩大经营规模,关键会打开你的视野。海信的产品输出到海外以后,海外的消费者对产品的挑剔,也促进了海信的产品水平不断提高。”周厚健说。
随着海信品牌的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它还冠名世界四大网球公开赛澳网赛事主场馆,并赞助了2016年欧洲杯、2018年世界杯和2020年欧洲杯等世界******体育赛事,并成为巴黎圣日耳曼俱乐部全球官方赞助商。通过这些活动的展示,极大地提升了海信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中国外文局对外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中,海信已经连续6年成为海外民众最熟悉的排名前十位的中国品牌,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2018年,海信荣获了中国家电行业“******海外形象”第一名。
截至2020年7月底,海信电视销量已连续16年卫冕国内冠军,海信系冰箱在国内市场位居第二,空调产品排名第五,商用空调稳居国内多联机市场第一位,接入网光模块产品连续9年全球第一,光融合终端连续2年行业第一,直播星产品连续12年国内第一。此外,海信还拥有海信视像和海信家电两家在沪、深、港三地的上市公司,在全球共拥有8万余名员工,设有青岛、顺德、湖州、捷克、南非、墨西哥等14个工业园区。2019年集团营业收入1268.63亿元,利润总额达到79.33亿元。
身肩责任 共抗疫情
2020年新年刚过,武汉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疫情牵动着国人的心,作为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周厚健带领海信在此危难关头迅速响应,以多样的方式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体现出海信人的责任与担当。
救治患者的同时,如何******限度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也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一需求,海信医疗依靠多年技术积累,快速应对,于1月29日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紧急搭建远程会诊系统,并向医院捐赠了空气净化产品,为一线医护人员构筑一道屏障。
面对疫情催生的远程医疗新需求,未来海信还将结合5G、机器人等新技术,实现远程手术直播、远程手术、远程查房等创新应用,加速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
而在智能交通领域,海信交管云脑对交通大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对重点车辆精确识别、******排查、布控预警。
另外,海信研发的疫情防控监测平台可以将青岛市疫情相关信息、外地人口入市信息和本地病情传播信息直观展示出来,识别动态风险,并提供决策支撑;并且基于知识图谱技术智能推断出患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及时发现传播源头或超级传播者。
为了丰富武汉市民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海信电视“聚好看”为当地用户赠送影视会员新春礼,还为武汉地区百万用户免费开通影视VIP内容。
鉴于众多学龄儿童无法到校上学,海信更是宣布自1月31日起,面向全国海信教育在网用户,提供一年级到高三可自选任一频道所有内容激活免费使用一个月。此外,还向各地学校推出一间教室免费500方的海信云教室“空中课堂”模式,让师生在家即可实现网络直播教学,广受师生好评。
不仅如此,海信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企业、政府“少开会、少聚集、创新工作方式、远程协同”提供支持。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也对家电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加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海信遭遇了严峻的考验。但在周厚健的执掌下,海信一如既往地稳健地向前发展着,一方面,海信抓住“宅经济”的机会,持续在“黑电”领域深耕,推动产品研发创新;另一方面,海信没有停止国际化战略布局,而是加大在世界体育赛事中的宣传力度,成为法甲豪门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俱乐部的全球赞助商,双方将开展为期多年的合作。
对于海信的未来,周厚健早已为其绘就了发展蓝图,那就是“建百年海信,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品牌”。相信海信这艘3C产业航母在周厚健的掌舵下,未来仍会以稳健的步伐,以乘风破浪的勇气,继续领航全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