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6年出任加洛干菲华商会理事以来,庄金耀将自己的大半个人生,都******到社群服务中去。他是如此专注,专注到人们甚至淡忘掉他的企业家身份,而用社会活动家代替之。
因为这样的专注,他错过了很多赚钱的机会,成不了富豪,也上不了财富榜。但还是因为专注,收获了金钱无法带来的满足与认同,也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登上天安门城楼,接受祖国最高规格的致谢与褒奖。谈及自己的人生选择,庄金耀从不后悔,他说,人的一生很短暂,如能为我们生活的社会和国家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才不会辜负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人生,祖国不会忘记。
用奉献开启更有意义的人生
-立高纸业集团主席庄金耀
已过耄耋的庄金耀,如今的角色更多时候是像茫茫大海上的一座明亮灯塔,在领航集团事业走向的同时,也为华社发展继续培养着力量。他经常鼓励菲华青年精英积极参与社会工作,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经验和人脉关系倾囊相授,他说,人才是一切事业的关键,菲华界未来的希望,还在年青一代身上。
家国情怀,企业家半路转身
从企业家到社会活动家,庄金耀的人生走向,是个人选择,也是中国人家国情怀的天性使然。
1939年,庄金耀出生于福建晋江青阳,当时,整个中国大地正被战争阴霾笼罩,战火蔽日,民不聊生。为求生存,很多中国人只得远渡重洋,去往异国谋生,庄金耀的父辈和祖辈,便很早就背井离乡打拼于菲律宾。
庄家对于下一辈的文化教育非常重视,因此,即便环境再恶劣,庄金耀的学习也没有中断。在青阳的希信小学完成学业后,他被送往当时的闽南文化重镇泉州,在泉州六中念了初中。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现状,完成初中学业后,庄金耀就在家人的安排下,去往香港读书,并为赴菲与父亲团聚进行准备。
在香港,像当时的大多数福建赴港子弟一样,庄金耀进入由东南亚华侨创办的培侨中学读高中,毕业后,又去往培中英文学院继续学习。丰富的学习经历,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中英文基础,乱世之中的艰难求学,以及多年的殖民地生活,更让他的家国情怀得到******限度深化。
1961年,22岁的庄金耀正式定居菲律宾,一边帮父亲和大哥打理家族生意,一边在东方大学商科学院继续深造,直至修毕学业。在提升经商头脑和眼界的同时,菲律宾作为世界三大英语国家之一的全英语氛围,也让庄金耀的英文水平持续飞升,这为他之后服务华社联通中菲提供了足够知识养分。
大学毕业后,庄金耀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商旅生涯。抗战开始之前,庄金耀的父亲就凭借中国人的聪明与勤奋,在菲律宾从无到有创立了一份小事业。庄金耀和大哥的加入,使得父亲的生意更加如虎添翼,让开始规模小小的纸料店鲤鱼跃龙门般快速腾飞。虽然庄金耀总是十分谦虚地将家人一起奋斗起来的事业称为“小生意”,但实际上,庄家所拥有的,就是后来享誉菲律宾纸品行业的立高纸业集团。作为菲律宾主要纸业公司之一,立高纸业集团不仅涉足纸业进出口贸易,还拥有自己的造纸厂及纸品制造厂,此外,庄氏家族还拥有协裕纸业公司,经营范围与立高纸业集团大体一致。庄家人经商立足诚信,崇尚稳定扎实,他们从不贪大,也不冒进,对待员工如家人般关怀备至,靠着这样的品格,他们的事业就此步入长久发展之路,两代人齐头并进,两家公司齐步向前,家族事业终领军整个行业。
对大多数生意人来说,事业达此境地,必定继续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再创新高。但令人诧异的是,在家人静好、事业步入平稳发展轨道之后,庄金耀却从“企业家”这个身份里悄然转身,抽出很多精力与时间,投向另一个更加广阔,同时也让他内心越发安宁富足的领域中去。
联通中菲,为侨社奉献半生
转折发生在1976年,庄金耀37岁,正在事业上大展拳脚。
这一年,庄金耀被推选为加洛干菲华商会理事,开始在社会活动中展现卓越领导与组织才能。三年后,培侨老校长--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爱国教育家吴康民率团访菲,看到在菲的众多子弟都事业有成,老校长很是欣喜,鼓励旅菲校友组织起来,成立自己的组织。经过几年筹备,1985年,香港培侨中学菲律宾校友会正式成立,作为牵头者的庄金耀出任首届理事长,之后又因工作成绩卓著而连任第二届理事长。
1985年,应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菲律宾共和国大使馆参赞汤觉民先生邀请,庄金耀参与菲华各界联合会,并出任副会长。他对社会活动参与得越多,他的企业家身份就变得越淡,他把太多本应该用在事业上的时间和精力,都******到社会活动中去。质疑和不解纷至沓来,他甚至还被冠上了“不务正业”的名号。
对于这些金钱和声誉上的损失,庄金耀却并不在意,他的心早已脱去世俗,去寻求人生的更庄严意义。他至今仍然记得,自己在参与菲华各界联合会工作期间,在与杨振殊、蔡文春等七位德高望重的华社侨领一起帮助3000多个华人家庭完成逾期居留华人手续合法化时的欣喜与满足。这种再多金钱也无法带来的成就感,让庄金耀对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有了更深刻定义:“一个人的成就不只在于个人的成就,更在于你个人能为他人做一些什么事。”
也是因此,庄金耀对自己的选择变得愈加坚定,在社会工作这条道路上,执着地坚持了下去。
1985年,庄金耀加入菲华商联合总会(以下简称商总)代表大会,4年后,他就当选商总理事,1993年,他又被推选为商总董事会董事,成为商总核心领导机构成员。
1956年正式更名成立的菲华商联合总会,是全菲******、影响最深的华人组织,同时也是菲律宾华侨华人工商界最高机构,其前身,就是创建于1954年的原菲律宾华商联合总会。该机构下设外交、工商、财务、经济、联络、福利、调解、青年、大厦管理、农资、新闻等多个委员及秘书处,负责协调全菲所有菲华工商团体的活动和关系,同时也致力于在菲律宾华商与政府之间建立有效沟通桥梁。自成立以来,商总就在推动菲律宾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菲律宾华侨华人生存与发展状况,以及促进侨胞与当地种族融洽相处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60年代,由商总一手促成的三个公益项目-菲华志愿消防队、菲华义诊队、捐建农村校舍,至今仍享有“菲华三宝”美誉,成为连接菲华人民的纽带。
但庄金耀加入之时的商总,由于历史原因,还与中国大陆保持有相当距离,反而与中国台湾走得比较近。在这种情况下,与大陆有着紧密生活与情感联系的庄金耀的加入,其意义便显得非同寻常。也是因为敏锐地意识到自己身份的独特性,庄金耀一进入商总,就主动担负起历史使命,与时任商总副理事长的陈永栽先生一起,引领商总开启了一系列跨时代变革。
首先,他们逆流而上打破传统壁垒,放开门户勇敢接纳有志人才进入商会,使得商总理事会规模迅速扩大,达到了今天的200多位,同时,也实现了影响力的大幅扩张。另外,勇敢破除商总与中国大陆的绝缘状态,不仅在商总墙壁上挂出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更一手促成商总与中国大陆的破冰之旅--1994年3月,商总首次访问中国大陆;1997年1月,商总又一次接受中国政协邀约,组团出访中国大陆。商总的新发展,以及中菲关系的新时代,由此正式开启。
谈及这些成就的取得,庄金耀仍旧谦虚而低调,他说这些成就的取得,既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又是无数人默默推动、长期努力的结果。反观庄金耀自身,他是敏锐感知环境顺时应势的弄潮者,却也是在背后持续付出努力默默推动的那一个。
就这样,庄金耀主动将自己的后半生与华社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也是因为这样的无私奉献精神,他收获了更多信任与托付,先后在商总出任多项职务,包括三届理事长,2007年,又出任第27届执行副理事长。
不仅是在商总,为凝聚更多华人力量,庄金耀还发起筹建了菲律宾晋江同乡会,并在其中担任重要职务。
菲律宾现有华人150多******,其中,95%是闽南人,而在这些闽南人之中,晋江人又占到一半以上。为便于晋江同乡的交往互助,1993年,庄金耀和一批有识之士共同发起成立了菲律宾晋江同乡总会。此时的庄金耀,正为搭建商总与中国大陆之间沟通桥梁四处奔忙,但他还是挤出时间和精力,为晋江同乡总会的成立事宜建言献策积极奔走,并在组织成立后,先后出任总会秘书长、副理事长、执行副理事长等职。2007年至2009年,他被推选为第八届理事长。
服务华社20余年,庄金耀不图钱、不谋利,一颗公心世人皆看在眼里。特别是在2009年,为维护商总与整个华社的和谐稳定大局,他主动退出理事长竞争、大度让位于他人的事迹,更收获全世界华社的普遍赞誉。庄金耀为菲华社以及中菲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殚精竭虑,付出全部心血与热忱,至于个人荣辱得失,他却早已抛诸脑后。
文化使者,奉献精神永传承
庄金耀之所以被很多人信任和尊重,不只因为他在事业和社会活动中的卓越表现,还在于他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以及在华文教育方面所做的贡献。
1988年,庄金耀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入股菲律宾知名华文报纸《商报》。《商报》在菲律宾华商界深受爱戴,且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份报纸由爱国华侨于以同先生创办,一直积极支持抗战与新中国建设,却几经磨难,不断停刊复刊,是一份影响极大同时又兼具爱国情怀的华人报刊。当得知多次停复刊的《商报》再一次出现运转问题时,庄金耀毫不犹豫地接手了,他的理由只有一个:“为了支持进步的新闻事业。”海外华文报纸并不景气,办报纸无异于是在烧钱,在利益与家国理想之间,他再次选择了后者。
庄金耀本身就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也是菲华文艺界和新闻界的知名人士,加入《商报》后,他出任总理主持从运营到采编的全部工作,很快,一度陷入低迷的《商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重新复苏。庄金耀本人,更以“严明”为笔名,在《商报》上开辟了一个名为“与你倾谈”的专栏,不定期推出作品,犀利的文笔,独到的见解,他也因此被推选为菲华专栏作家协会副会长。
庄金耀生长在中国,接受过系统而完整的华文教育,因此,便非常重视中华文化以及华文教育在菲律宾的传承与发展。当然,这也是他在商总和晋江同乡会工作期间的又一个关注重点。
20世纪70年代,受菲政府“排华政策”影响,菲律宾华文教育一度停滞,甚至出现倒退。“排华政策”结束后,大批华社及教育界人士为华文教育复苏不断付出着努力,商总和菲律宾晋江同乡会,便是这一工作的重要主导者。
商总一直都非常重视华文教育的发展,1999年还建立了文教委员会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其中,庄金耀也做了大量工作,且成绩斐然。
鉴于师资缺乏对华文教育发展的桎梏,商总文教委员会联合福建师范大学,在中国国家汉语教学办公室的支持下,共同开展“海外志愿老师方案”--福建师范大学将即将毕业的本科生派往菲律宾,由商总文教委员会将师资派往各所华校。由于成效显著,这个项目一直延续了十多年,其教师规模,也由最初的17人,发展到今天的300多位,不仅获得了华社及全社会的普遍肯定,“中国汉办”还将这个方案作为典型案例,推广到世界各国。作为文教委员会督导的庄金耀,在联络、协调、志愿者合同实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即便是在出任商总执行副理事长之后,他还是对华文教育发展倾注别样关注,以“任重道远”来鼓励商总文教委员会继续奋进。
在晋江同乡总会,庄金耀联合乡贤同人,率先推行“辅助教育方案”,以解决同样严峻的师资问题。该方案由中国*********侨办支持,从中国大陆聘请专家和******教师,派往全菲各地华校担任教学督导(晋总督导),帮助各校建立和完善华语教学规范,并在华校开展师资培训和教学改革等工作。此外,还面向大岷区所有华校华语教师,举办“中小学幼儿华语教学讲习班”,宣讲先进教学理念,搭建校际交流平台,推动华文教育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于菲律宾华文教育的未来,庄金耀信心十足。他相信,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盛,以及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持续提升,不仅是旅居菲律宾的华人,而且菲律宾本地人和在菲生活的其他国籍家庭,也都开始关注和参与到华文教育中来。而在以陈永栽为代表的菲华商界领袖的大力支持和运作之下,菲律宾也一定能够涌现出更多******的华文学校。“老前辈们特别在师资培训方面花费了许多心血,华文教育在这里可成为很有希望的事业。”
少年离家,愁思难忘。离别故土的几十年间,庄金耀始******尽所能,助力华人发展,助推中菲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之后,他更是与祖国频繁往来,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祖国的发展与建设之中。
1987年、1988年连续两年庄金耀在菲华各界联合会组织的菲律宾华社各团体庆祝中国国庆大会上担任大会主席,并参加华社欢迎中国领导人访菲的接待工作。他还与兄长一起为自己的母校希信小学捐盖了一座教学楼。不仅如此,只要祖国有危难有需要,他都会义无反顾地伸出援手,华东华南雪灾、汶川地震等,都有庄金耀奔忙的身影,不仅自己捐款捐物,还组织菲律宾侨社一起为祖国捐款出力。至今,庄金耀在中国都没有太多业务,但多年来,他仅在救助祖国受灾同胞这一个方面,投入的资金就已数不胜数。
庄金耀是位成功的企业家,在他的领导下,公司业务不断发展壮大,但是,他又心甘情愿地让社会活动占据着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商场和社会工作两方间忙碌奔波,他付出着比其他企业家多出好几倍的辛劳,对于这样的选择,他始终无怨无悔。他说,服务侨社让他觉得非常充实,他的理想,是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这样才不会辜负自己的一生。2009年,70岁的庄金耀卸任“晋总”理事长与“商总”副理事长,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时间,却没有像其他退休老人那样选择颐养天年,他依旧以年轻时候的干劲和热忱,笔耕不辍,博古阅今。2014年11月26日,菲律宾香港商会成立,在菲华各界的拥戴下,庄金耀出任第一届创会会长,75岁的他,又在中菲官员及菲华商界近******的共同见证与祝福声中,开启了一段全新旅程。作为《环球香港商业协会联盟》分布于全球32个国家及地区的43个成员单位之一,由早期移居菲律宾、如今活跃于菲律宾工商业各领域人士组成的菲律宾香港商会,自创会以来,便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经贸办事处及香港贸发局在菲律宾推展商贸活动的得力助手和合作伙伴,积极协办、承办、参与菲港商务投资、配对、论坛等活动,密切保持与东南亚各国香港商业协会之间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为菲华社会、香港及祖国内地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经过五年发展,已备受菲华社会各界瞩目与肯定。
为褒扬庄金耀多年来为华社以及祖国所做出的贡献,2009年10月1日,应中国政府邀请,庄金耀与多位与他一样杰出的海外侨领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与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庆典,亲眼见证祖国60年来的变迁与成就。谈及这段经历,庄金耀满眼的骄傲和自豪,他将这段经历作为祖国对自己的最高褒奖,在心头永远珍藏。
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立高集团也刚好走过第60个年头。庄金耀一路见证祖国从衰败到博兴的整个过程,为华社奉献了大半岁月,却也切实践行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自己掌舵的立高集团,也和祖国一样,虽历经磨难但始终蒸蒸日上,任凭岁月更迭,步伐依旧稳健。谈及这一切,庄金耀脸上闪动的全是自豪与满足,对于这样的人生,他毫无遗憾。